市建局收購商舖如何計算 (上)

買舖的目的,無非為了收租、加租、升值與期望被重建收購。如果你擁有一間商舖,真的被你「博到」有人收購重建,最終結局會如何? 

首先,要看收購者是市區重建局抑或私人展商。這裡先談市區重建局的收購情況,因為比較直截了當、簡單易懂。

世上最好賺錢是什麼?那就是付費者根本並非從自己口袋裡拿錢,而是慷他人之慨。市建局的錢始終是公家的,故此過去有許多項目,即使虧本都會繼續做。如果市建局看上了閣下的商舖,真要恭喜你了。
以土瓜灣榮光街27號舖為例(收購前經營者為「雅高洗衣店」),2018年4月被市建局收購,作價1609萬,該舖實用面積僅500呎,若非收購者是市建區,其市價最多值1000萬。 

由2001年成立以來,截至2017年6月30日,16年間市建局共展開了65個重建項目,涉及715楝樓宇,提供了18300個新住宅單位及總面積400萬的商舖/寫字樓/酒店。單以2017年計,市場上全部發展商的重建新盤共有33個,市建局地盤便有4個,佔12.1%。只談地舖的話,這些年來市建局約收購了2000間舖,當中最大的項目是觀塘裕民坊,涉及商舖約300間。當時邵逸夫家族、霍英東家族、冠華家族、中國銀行、恆生銀行、滙豐銀行皆有商舖位於裕民坊,全數為市建局收購,涉資港幣24億元。

市區重建局如何選擇收購項目?

市建局收地,可分為主動和被動,若非讓局主動提出收購,便是由業主一方洽商希望出讓物業。市建局若主動提出收購,究竟它們內部是如何挑選項目呢?外人難以得知。

筆者只知道,2011年市建局推行「需求主導」重建計劃,其成立目的,據年報所載,最主要是加速市區重建發展,去舊立新,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。理論上,該局設有「諮詢平台」收集各界人士的意見,評估對社區環境影響,作日後參考之用。例如在2014年,「諮詢平台」便向市建局提交了一份「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」,因應區內適合作重建、復修及活化的範圍提出建議。及後市建局在該區的收購方向,又的確參考了不少「諮詢平台」的意見,如土瓜灣啟明街/榮光街一帶,大體上收購範圍與「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」吻合。

再研究市建局的過去收購計劃,該局所選擇的項目,一般都屬於日久失修的樓齡50年以上舊樓,合併地盤面積起碼五、六千呎以上,亦即起碼6個舖面般大小。當中最小型的項目,是於2003年開展,位於紅磡必嘉圍的「Baker Residences御悅」,地盤面積只得277平方米(2982平方呎),實際上只牽涉兩楝舊樓宇,當初僅9人受重建影響。重建後,那裡變為68住宅單位。而紀錄中最大型的項目,則是2006年開展的觀塘裕民坊重建計劃,其地盤面積共53500平方米,相當於200個紅磡必嘉圍項目,其受影響人數達3139人。換言之,市建區的收購項目,可大可小,沒有絕對準則。

主動向市建局提出出讓

如果市建局遲遲未看上了你的商舖,可以如何做?其實業主也可以主重向市建局洽商。方法是收集整楝樓宇最少80%的業權,而地盤面積最少有700平方米,即可向市建局申請「需求主導」重建計劃,市建局會調查樓宇狀況,評估是否屬於「失修」或「明顯失修」。初步審批成功的話,市建局會發出有條件的收購建議,向所有業主提出一個賣樓/賣舖的價錢,在90日內若不少於八成的業主接受及簽署具法律約束力的買賣協議,基本上便成事了。倘若不是所有業主皆肯簽署,只要超過八成願意,也可以申請強拍。

此計劃原意不錯,可惜許多大廈都被發展商買下超過兩成的業權(俗稱落釘),若市建局作為中介人的角色鼓勵小業主出售業權的話,變相仿似強搶民產、官商勾結般,因此該計劃於2017年6月由市建局行政總裁韋志成宣佈暫時擱置,不接受新的申請。那麼要暫停多久?他說大約為期兩年,我們且拭目以待。

查詢盛滙商舖增值基金>> https://www.bwfund.com/zh-HK/fund

如你想知道多些「八八卦卦」的市場資訊,可以WhatsApp我李根興(+852) 90361143,我可加你入 《李根興「堅堅流流」商舖資訊》 Broadcast List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