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份工的收入會較好?

假設有以下兩份工作,你認為兩者的收入有何不同?:第一份:每完成一隻模型,你會收到20 元;第二份:每完成一隻模型,你會收到20 元,稍稍不同的是:每砌完一隻後,模型便會馬上被拆掉。你要重新再砌,但模型完成後又會馬上遭拆掉,然後再砌、再拆……

你認為以上兩份工作的收入有什麼不同?

我曾經在哈佛大學修讀過一門叫行為經濟學(Behavioral Economics) 的課程,Professor Francesca Gino 在堂上跟我們分享了由杜克大學Professor Dan Ariely 進行、一個命為「What managers can learn from LEGOS ?」研究之結果(於2008 年11 月出版)。

心理學家的實驗

實驗中,Dan Ariely 找來一班熱愛砌「樂高」積木的學生。研究人員先將這班學生分成兩組。這兩批學生都獲告知,自己可以通過製作樂高「生化戰士」(Bionicle)模型賺取報酬(但事先聲明,模型的成品不可被拿走)。

計法如下:

當完成製作模型後:第一組學生的製成品會完好無缺地放在他們的面前,而第二組學生的製成品卻會隨即拆毀。即使如此,這班學生需要重新再砌同一個模型。砌完之後,製成品又會立即被毀,然後再砌再拆,再砌再拆……研究人員想觀察這兩組學生的最終結果有什麼不同。

結果發現: 第一組學生平均可以完成10.2 個模型, 報酬為14.4 元。當報酬下跌至每隻模型1 元以下時,有65% 的學生仍然會再砌。

第二批學生平均只能完成7.2 個模型,報酬為11.52 元。當報酬下跌至每隻模型1 元以下時,只有約20% 的學生會堅持砌下去。如果要這批學生的表現達到第一組學生那樣的話,平均獎勵則要多收40%。

讓員工和顧客看到「結果」

你知道以上的研究帶出什麼道理嗎?在創業路上,作為創業者一定要給員工和顧客看到「結果」(像第一組學生可以開心見到自己的心血給展示出來),這樣他們才會有滿足感。假如他們得不到滿足(像第二組學生的製成品每次都被毀掉)的話,就要獲得額外的補償(即第二組學生要多收4 成報酬)才行。你想要Satisfaction(滿足感)抑或Compensation(補償)?就由你去決定了!

說回以上關於20 元砌模型的研究。假如後者見到自己的心血砌完又拆,失去滿足感之餘,產量又低,收入也少,最終導致老闆和員工出現「雙輸」場面。

節錄自《李根興的生意哲學》,購買按此:https://edwinlee.com.hk/category/%e5%87%ba%e7%89%88%e6%9b%b8%e7%b1%8d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