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,有一對兄弟:弟弟是哈佛大學畢業生,哥哥同樣來自「哈佛」,不過是生髮中心「哈佛增髮」的熟客。這對兄弟想出一條生財大計。
一日,弟弟跟哥哥說:「不如我們一起創業,賣梳給和尚吧!」
哥哥:「你瘋了吧?和尚沒有頭髮,何來梳髮?」
弟弟:「光頭和尚也得維持生計吧?」
哥哥:「那跟你有什麼關係?」
弟弟:「做生意,客人的事就是我們的事。假如我是和尚,我都想改善生活,以便全心全意奉獻佛祖。現在只能依靠信眾的燈油捐獻,人人收入有限。早前我舉辦了幾次『焦點小組』(Focus Group),收集到約100 位和尚的意見。他們均希望在『不太牟利』的情況下,開拓多些賺錢途徑。」
哥哥:「即是怎樣?」
弟弟:「聽說網上有位『李根興』經常將『不要在乞兒兜拿飯食』掛在咀邊,他當然不是指和尚是乞兒啦!話說回來,假如我們能夠幫助一班和尚開拓財源,那將是一條生意門路!我們不應該賣梳給和尚,而是幫他們賣!」
哥哥:「我都聽說李先生是個好人,他當然不是那個意思啦!」
弟弟:「中國有13 億人口,當中有2 億信佛。假設信眾每年到訪寺廟一次,等於每年都有2 億位潛在顧客。善男信女每次風塵撲撲到寺廟拜神,為著『積善』和『保平安』。如果我們能夠說服法力高強的高僧,幫梳子『開光』,並在善信離開寺廟前,將梳子賣給他們做護身符,賣給男善信的叫「積善梳」,
女善信的就叫「平安梳」,到時想必大賣!每把梳子定價10元,單是信眾自用,便經已為我們帶來20 億按年收入!數目還未將信眾將梳子送給親朋戚友計算在內……」
哥哥:「弟弟,善哉,善哉,對呀!」
弟弟:「目標是每年賣出2 億把梳子給和尚用來保佑信眾。只要和尚收入多些,信眾更能積善平安啦!」
哥哥:「那如何將梳子賣出去?」
弟弟:「中國這樣大,我們要先做好以下3 件事:第一,在各省市中找出10 間負責生產梳子的工廠,以最低成本出產優質的梳子。第二,聘請至少100 個銷售員走遍全國的寺廟,向和尚講解及推銷『積善梳』和『平安梳』的好處。第三,建立,即使遇上佛誕、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等日子,出貨入貨就可以更緊貼市場需要。」
哥哥:「太好了!我可以從教會中邀請100 位弟兄前來幫忙推銷。」
弟弟:「錯了,要成功賣梳子給和尚,當然要『同聲同氣』啦!所以銷售人員一定要信佛,不能信耶穌!而和尚每天在寺廟內生活枯燥,我們要聯絡美女推銷員才能吸引他們。此外,我們每日都要開早會,看看要出發到哪間寺廟進行推銷,並立即出發,翌日的早會便要檢討銷售的成效。」
弟弟續說:「我會將全中國劃分為最少20 區,每區設區域經理,以年銷1 千萬梳子為目標。任何一位推銷員成功賣出100萬梳子,就會獲得升職加薪。每星期我都會到不同寺廟促銷,並跟方丈、和尚保持友好關係。只有豐富的實戰經驗,才能幫助同事提升銷售量。」
哥哥:「弟弟,你在哈佛大學認真『學到嘢』(學有所成)!」
弟弟:「我們兄弟二人明天就去籌集資金創業!為表決心,今日起我會吃素、剃頭!這樣才可以跟方丈、和尚同聲同氣!哥哥,不如你節省一點!不要再增髮了,和我一起剃頭吧!省下來的錢更可以到哈佛大學進修增值!」
關於L e a d e r s h i p 的7 件事
以上的故事,目的不是講宗教。
我曾經在哈佛大學修讀過一門叫Leadership(領袖技巧)的課。
教授Robert Kaplan 表示,想當領袖需具備以下條件:
1. Ownership Mindset(承擔責任感)
2. What Do You Believe in? (信念)
3. Have You Acted On It? (行動)
4. Add Value To Others(為他人增值)
5. Vision(願景)
6. Priorities(優先考慮的事)
7. Alignment(言行一致)
能夠符合以上7 項,你就是個好領袖,別人亦會樂意跟隨你辦事。
以下將七點作詳細講述:
1. 承擔責任感
要成為好領袖,就先要有承擔責任感,這是最根本的元素。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也可以體現出個人是否有「承擔責任感」:
-家中地下有污漬,你會否主動清潔?
-如感到腳痛,你會不會看醫生?
假如你對生活、工作,甚至家庭都漠不關心,甚至視而不見的話,那就代表你欠缺承擔責任感。
2. 信念
我不知道你是想拯救地球,抑或解放宇宙。當你是個Owner,你想怎樣處理任何發生的事情?
3. 行動
憑空想像是沒用的,你有沒有去實踐信念?
4. 為其他人增值
如果做任何事只為自己,肯定無人願意追隨你。能夠幫助別人,自然會有外來的追隨者。
或者重溫兩兄弟的對話會更容易理解:
【對話重溫1】
當弟弟被哥哥問到:「跟你有什麼關係?」時,他說了以下一番話:
a.「 做生意,客人的事就是我們的事。」
(承擔責任感:客人的事 = 自己的事,從客人的角度出發)
b. 「假如我是和尚,我都想改善生活,以便全心全意奉獻佛祖。」
(信念:相信和尚改善生活後更能全心全意奉獻佛祖)
c.「 現在只能依靠信眾的燈油捐獻,人人收入有限。」
(信念:相信和尚可賺更高收入)
d. 「早前我舉辦了幾次『焦點小組』,收集約100 位和尚的意見。」
(行動:舉辦「焦點小組」,訪問了100 位和尚)
e.「 他們均希望在『不太牟利』的情況下,開拓多些途徑賺錢。」
(行動:直接了解和尚的需要)
f.「 我們不應該賣梳給和尚,而是幫他們賣梳!」
(為他人增值:不單賺取和尚的錢,更幫和尚賣梳增值)
g. 「如果我們能夠說服法力高強的高僧,幫梳子『開光』,並在善信離開寺廟前,將梳子賣給他們做護身符。」
(為他人增值:助和尚開光為梳增值、助和尚制訂銷售策略)
h. 「賣給男善信的叫『積善梳』,女善信的就叫『平安梳』,那到時想必大賣!」(為他人增值:建議好名稱吸引顧客)
有了以上4 個條件,又如何執行?教授Robert Kaplan 提到要有:(願景)、Priorities(優先考慮的事)和Alignment(言行一致)。
5. 願景
你想達成什麼目標?是否Distinctive(獨特)?達成目標,世界會否變得更好?或是「人做你做」?如果世界沒有了你,有沒有分別?
Vision is where to go and the “why” of what the company is doing everyday’ (Prof. Robert Kaplan)
我的願景,就是擁有香港1% 最賺錢的街舖(即1,000 間),每年為投資者帶來10% 回報,令更多人不用為買舖的細節煩惱,兼可以通過買舖「一舖養三代」。「哈佛兄弟」的願景又是如何呢?
【對話重溫2】
弟弟說:「我的目標是每年賣出2 億把梳子給和尚用來保佑信眾。如果和尚收入多些,信眾更能積善平安啦!」(願景:賣2 億把梳子、能保佑信眾、和尚增加收入、信眾積善及平安)
6. 優先考慮的事
「優先考慮的事」指你要先專注做好某幾件事。想什麼就做,等於什麼都沒做。正如你想同時間做10 件事,最後你只會一件都做不成。
最好先專注做好其中的三、四件事,當中可能涉及人事管理、資訊科技發展,或者產品創新。
我的優先考慮的事:1. 集資買優質街舖;2. 挑選好租客,幫他們做更多生意;3. 賣舖及提供售後服務,建立口碑。「哈佛兄弟」的優先重點又是什麼?
【對話重溫3】
弟弟:「全中國這樣大,我們先做好以下3 件事:第一,在各省市中找出10 家負責生產梳子的工廠,以最低成本出產最優質的梳子。第二,聘請至少100 個銷售員,走遍全國寺廟,向和尚推銷及講解積善梳和平安梳的好處。第三,建立物流網絡,當遇上佛誕、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等日子,出貨入貨就可以更緊貼市場需要。」
(優先重點:工廠大量生產以提高成本效益、成立銷售團隊、建立物流網絡)
7. 言行一致
當有了Vision(Where to go and why go there),再配合三、四個Priorities(what to do first),最後就好像駕車一樣,四條輪胎要同時向著同一方向,才會到達目的地。
「四條輪胎」其實就是指:People(人——聘請什麼人)、Task(事——每日會做什麼事情)、Organization(組織——公司架構、薪酬獎罰制度)和You(你自己)。
你每天在做什麼?你的Leadership style(領袖風格)又是什麼?你自己又會否言行不一?
看看「哈佛兄弟」的Alignment 是怎樣?
【對話重溫4】
哥哥:「太好了!我可以從教會中,邀請100 位弟兄前來幫忙推銷。」
弟弟:
a.「 錯了,要成功賣梳子給和尚,當然要『同聲同氣』,故一定要信佛,不能信耶穌!」
(人:跟和尚相同宗教信念的銷售員)
b. 「我們每日早上要開會,看看要出發到哪間寺廟進行推銷,並立即出發,翌日的早會便要檢討成效。」
(事:開會定銷售目標、上門拜訪銷售、每天檢討成績)
c. 「我們會將全中國劃分為最少20 區,每區設區域經理,負責每年賣1 千萬梳子的銷售目標。任何一位推銷員能成功賣出100 萬梳子,就會獲得升職加薪。」
(組織:分區管理銷售、區域管理人問責、訂立獎罰制度)
d. 「每星期我都會到不同寺廟促銷,並跟方丈、和尚保持友好關係。只有豐富的實戰經驗,才能幫同事提升銷售量。」
(你:親力親為、直接建立緊密客戶關係、重視營銷成績)
e. 「從今日起,為表決心,我會轉吃素和剃頭,這樣才可以跟和尚們同聲同氣!哥哥,不要再去哈佛增髮了,和我一起剃頭吧,省下來的錢更可以到哈佛大學進修增值吧!」
(你:做老闆表現出決心、生活及工作融合)
以上7 樣,你又做到幾多?你是否一個好領袖?假如想不通,不如你又來哈佛大學讀書,又或者索性剃頭想通它吧!
節錄自《李根興的生意哲學》,購買按此:https://edwinlee.com.hk/category/%e5%87%ba%e7%89%88%e6%9b%b8%e7%b1%8d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