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大麻雀館點做生意你要知》–上篇

今集先講五點有關在香港做麻雀館生意的要點。我並非鼓吹賭博,相反只是想跟大家一同揭開麻雀館的神秘面紗。為了寫這篇文章,我特地走遍港,九,新界七間麻雀館,並跟負責人了解他們的生意是如何運作,這相信是香港歷史上最詳盡關於麻雀館生意的文章。

10. 麻雀館歷史

坊間流傳:麻雀館每月「抽水」(抽取利潤)過千萬?對,是真的!麻雀館老闆為留住客人,往往出手闊綽,故成本驚人。一旦計錯數,隨時虧蝕。(留意:我說的是麻雀館,而不是「麻雀會」。後者只是持有普通「會所牌照」,不能向客人「抽水」,牌照並不值錢。麻雀館就不同了,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到牌照。)

要了解麻雀館,必定要認識一個人──綽號「麻雀業鼻祖」、「雞記」始創人林坤先生(雞叔),「雞叔」曾在一條訪問的影片中提到,13 歲由內地來港。他在1933 年於廟街經營「雞記士多」,起初只是賣零食,平日沒事做時,於店舖門口放置幾張麻雀枱,供街坊麻雀耍樂,收費每人每日一毫。豈料,打麻雀的人越來越多,令雞叔的麻雀生意越來越好。後來他索性關掉士多,專做麻雀生意。同業見狀紛紛仿效,加上當時未有法例監管,麻雀館四處林立。後來因麻雀館過度盛行,引來港英政府於1955 年立法禁賭,頭號目標就是打擊當時成行成市的麻雀館,業界面對瀕臨滅絕的危機。於是,雞叔組織「港九麻雀商會」,跟政府理論。他向政府解釋,「打麻雀」除了是中國國粹外,更是平民百姓的消遣娛樂。有錢人可以去賭馬,窮人呢?他們可以到哪裡消磨時間?中國人打麻雀,就像外國人打啤牌一樣。假如禁打麻雀,那倒不如一併禁止打啤牌吧?再者,打啤牌可於家中安靜玩樂,打麻雀會發出噪音,影響居民。因此於麻雀館內、在有規範的情況下進行會更好。經過為期四個月的遊說工作,雞叔終於成功說服政府。政府於1956 年刊憲,將麻雀業合法化。政府並以麻雀牌總數「144隻」為發牌數目的上限(即最多發出144 個牌照),油麻地「雞記」麻雀館亦因此成為本港首間持牌麻雀館。當時政府為免鼓吹賭博風氣,於是在麻雀館牌照的英文名稱標示為Mahjong School(麻雀學校)。正是這個原因,打麻雀輸錢被譏為「交學費」。

9. 麻雀館的行業現況又如何?

在一段訪問片中,「大財利麻雀館職員」的坤哥向記者表示:「三山五巖,有黑社會背景才會在麻雀館,(麻雀館)予外界的印象不好。」麻雀館一向予人感覺跟「江湖人物」扯上關係:品流複雜、烏煙瘴氣、粗口橫飛、龍蛇混雜、相爭「地盤」、刀光劍影、無法無天,動不動就拉去後巷拳打腳踢,無監管的「九反之地」!加上在香港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,很多警匪片、英雄片、「江湖片」中的電影橋段,誇大了麻雀館內的暴力情節,令大眾被洗腦。

「我告訴自己,慢慢改善這個行業的image(形象),起碼由我這家開始,告訴大家這一行不是(外界所想)那樣的。」 ──麻雀館老闆Chris

因此, 麻雀業界在2007 年團結起來, 一致通過不繼續將麻雀館外借給電影公司,用來拍攝「江湖片」,以免形象再度受損。老實說,形象變負面很難改,難怪很多「雀二代」、「雀三代」都不願意接手麻雀館的生意。加上顧客群老化,當中最衰落時期是2003 年「沙士」一役,新牌難申請,舊的又相繼倒閉,故現時全港只剩下60 間持牌麻雀館。

「麻雀行業在『沙士』時期最差,幸好有『槓牌』拯救麻雀行業。」──麻雀館職員阿倫

麻雀業幸好在沙士後得以「鹹魚翻生」,這點要多謝:

-自由行和新移民

-引入深圳牌的碰槓牌玩法(亦即「全沖牌」或「跑馬仔」),是一種以鬥快食糊為目標的玩法:只准碰牌,不可上牌,這樣便不用浪費時間「做牌」及「計番」。除糊牌能夠贏錢外,「開槓」亦有錢收。

-加上「自動麻雀機」的流行,將每局完成時間縮短至3 至5分鐘,並立即付款,減少「出千」的機會。

新設備和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青人及內地人光顧。現在可說是重返麻雀業界的昔日黃金歲月。

8. 麻雀館是如何出牌呢?

麻雀館現時的牌照是叫「麻將/ 天九牌照」,由民政事務總署發出。出牌的條件包括:

-不可於中午12 時至午夜12 時以外的時間營業

-18 歲以下人士不可內進

-不能向客人提供任何貸款或賒帳

-抽佣不能多於牌照所列明的上限(一般為5%)

-持牌人必須親自經營管理,不能轉讓牌照,等等

以上幾項都較易執行,唯獨下面三項最難做:

1. 申請人需要證明自己適合經營麻雀館

2. 地區有確實需要開設多一間麻雀館(Public demand)

3. 已充分考慮區內人士可能會提出的反對(如果我家樓下突然開辦一間麻雀館,我也一定會反對。難怪行外人想申請「麻將/ 天九牌照」根本上是不可能。)即使是行內人,也起碼要申請一年至一年半,期間還要「納空租」,所以麻雀館如非自己的物業,是相當難申請的。

還有你留意一下,中環/ 上環/ 西環/ 柴灣/ 小西灣/ 赤柱/ 將軍澳/ 九龍灣/ 青衣/ 東涌/ 沙田/ 上水等地方,皆不見有麻雀館開設──並非因為以上各區沒有public demand,而是政府根本拒絕通過申請。

7. 麻雀館內有什麼設施?

a. 通常一進入麻雀館,在門口會見到「關公」。在營業期間,麻雀館職員需持續上香,避免得失「意頭」(吉利)導致輸錢。

b. 除了傳統祭品外,最緊要擺放足夠的生薑(取其「夠薑──夠膽」之意)。

c. 全場(包括茶水間)均裝上閉路電視,防止有人出千,或員工中飽私囊。

d. 牌例介紹,如遇不明,大可詢問麻雀館職員,對方會詳盡解釋。

e. 牌種吊牌:顯示每張枱的注碼,即「打幾大」呀!

f. 當「抽水」(收取佣金)後,員工會拍一拍吊牌,表示經已「抽水」。

g. 牆上有個「水兜」,用來盛載已「抽水」的細額面鈔和錢幣,而水箱則用來存放大額面鈔。

h. 跑馬分「草地」和「泥地」。打麻雀亦一樣,舊式廣東牌用的是酸枝木檯面,因啡色的緣故,故行內人稱之為「泥地」。至於新式的全沖牌(深圳牌)改用的電動麻雀枱,一般是綠色絨布檯面,故在行內稱之為「草地」。由於流轉量快、抽水量又多,絕大部分的麻雀館都會選擇「草地」。

6. 麻雀館規則

不要將麻雀規則想得複雜!我雖是門外漢,但為了寫這篇文章,於是特地前往麻雀館打麻雀「做功課」。甫入麻雀館,我挑了一張注碼最少的枱(通常100/200),並與三個陌生人一起打牌。我向對方表明自己是「初哥」(初學者)、出牌比較慢。幸好他們十分友善,還教我打麻雀。如不夠四人呢?沒關係,麻雀館方面還有「檯面」(即穿著制服的「戥腳」)提供,方便幫人客湊夠人數打牌。雖然我前後支付了千多元「學費」,其實我有糊牌的,再加上其中幾間麻雀館,一進去便給我足足有100 元的利是!對於我這個「運吉」的人客來說也算不錯。

至於牌例,打法為大陸碰槓牌(即跑馬仔),以鬥快糊牌為目標。不用做牌或計番數,只准碰牌、不准上牌,開槓更即收錢。

以100/200 為例,自摸「明槓」每位收100 元,自摸暗槓每位收200 元。打牌給對手,一人輸300 元,如槓後自摸或再槓就三家均需付款。至於一人輸,自摸食糊每位收200 元,自摸之後再中「獎馬」,每位再收多200 元。何謂「獎馬」?指食糊後,會有一次機會,按你的位置要抽到指定的牌,就可以贏雙倍。

以上只是部分牌例,牌例甚多,要說也說不完,但基本上沒什麼技巧可言。行內人會形容為「八成靠運氣,兩成靠技巧。」試想想:我這個初哥去了七間,也只是輸了1 千多元。如果去澳門就絕對不只這個數目。

在香港做麻雀館生意是否比你想像的更有規模和受監管呢?下集講剩餘五點在經營麻雀館的成本和利潤數字!

查詢盛滙商舖:https://bwfun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