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舖市現況及前景 – 新城財經台《新城地產街》

主持:「聊一下商舖市道的情況,Edwin這段時間貨如輪轉的,賣了不少舖,問問你,究竟你接觸的那些投資者屬於什麼類別的人士呢?」

Edwin:「我們剛剛連沽十單舖,不幸地十單都虧損了。看看買家,有七成都是內地的來港投資者,正如樓市也是,一半新盤買家也是內地拼音的人。

買樓和買舖最大的分別,就是買一千萬的舖可以計算到投資移民要求。我們有至少一位客人是投資移民的。明顯地,他們怕人民幣貶值,又覺得香港零售市道跌到差不多,再加上買舖的回報率高很多,對比買樓回報只是三厘多,買舖今時今日有四、五、六厘回報,對這班投資者而言可能是個撈底時機。

這些客人之所以會選擇舖,一來他們未必熟悉香港辦公室,一般認為旅遊業更有利商舖,而貿易戰對工廠都會影響比較多。他們多數買銀碼不大的舖,一般幾百、幾千萬以內,一旦過三、四、五千萬以上的話,通常走貨都難一點。」

盛滙來自國內品牌的租客

Charles:「過去一、兩年,我們見到很多國內成熟的品牌進駐香港。剛才你都提及到,他們很多時候都願意給高一點的租金去搶舖,這個情況會不會持續呢?還有他們在香港經營會不會說水土不服呢?」

Edwin:「國內的連鎖店(超過一百間分店)的品牌有幾百、幾千個不斷地湧入香港,過去幾年,數得出的都起碼幾十個品牌,在香港已開過百間舖了。國內品牌其實我喜歡的原因有三:

第一,國內品牌通常出價比較進取一點,我們剛剛租了一個國內面線店,內地有三千間分店;一間茶飲店又是說五千間分店,擁有過千間分店。為了市佔率,他們出價會比較進取

二,交租非常準時。香港人很多時候可能社會氣氛,都會拖下租,但內地品牌到目前為止,未試過拖租,他說走就走,但起碼他租的時候會交租給你。

第三,內地品牌來到香港想給香港人認識。會留意業主能不能為他帶給更加多香港人認識,我扮鬼拐馬都是希望幫他們宣傳。好像施永青所說,今時今日呆坐等升值收租是不行的,要主動地找多些租客,想想怎樣幫租客做生意,為他增值。」

盛滙為租戶度身訂製創意策略並提供宣傳渠道,讓他們提升店舖知名度,生意蒸蒸日上 

主持:「剛才你說租客近來雖然有些連鎖店結業,亦都有些店舖收縮,但我們就見到有些日本知名品牌,其實接下來幾個月都會落戶香港。你回顧外來一些的企業落戶香港的情況是怎樣?」

Edwin:「現在外來的企業隨著遊客的人數增長也是越來越多的,而香港始終是個stepping stone(踏腳石),進內地之前,會先在香港這個國際都會先進駐(香港的國際遊客遠比上海、北京的總和,以倍數計的多),意思是國內越開放外國的品牌,來香港的機會亦都是越來越大

本土的品牌做了幾十年,最近都聽到好像粥店等舊有品牌可能會結業(當然結業大家都不想),可能是他沿用舊有的模式,也可能舊有的客戶移民了、北上了,或者舊有的客戶想試試新的東西,難免他們經營困難了,所以絕大部分做得久的商戶,在香港都是經營困難。

之前封關時,本地消費的錢就在十八區好像花灑一樣灑,但通關後,絕大部分都是灑到一些少部分受人歡迎新進的品牌,而他們又帶旺附近商戶。」

主持:「但是這個陣痛要維持多久呢?大家都說開關之後很多人出去旅遊、報復式外遊加上北上消費,反而沒有封關的時候留在香港一定在香港消費‥‥‥」

Edwin:「對於現在經濟,特首也說香港經濟需要經濟轉型,所以我想在店舖做生意,傳統地靠街坊靠人流做生意,已經過去了,一定要積極一點,可能透過網上的媒體、內地的媒體吸引人流去你的店舖,用一個online to offline (線上到線下)做生意的模式結合才能夠生存

這個轉型我相信不是一、兩年就過去,是不斷地變化,躲不住的就會被淘汰。」

Charles:「過去幾年我們也看到,香港店舖的價值結構也有一個挺大的轉型,很多年前,最貴的商舖集中在銅鑼灣、旺角、尖沙咀這幾個大區,隨著一些新市場的興起,變成了租金的差距或者是店舖的價格差距慢慢地收窄了,你覺得這個趨勢會不會持續呢?還是傳統的購物區:銅鑼灣、尖沙咀等將來的租金會大幅度回復過去的水平呢?」

Edwin:「其實店舖來說,此終不離三方面的行業:一是零售,二是飲食,三是服務業,付最貴的租金–零售也分兩種,一種是乾貨和濕貨。什麼叫做乾貨零售?鐘錶珠寶、衣物、國際名牌的就叫乾貨零售,這些是最受衝擊。以前貴的時間是說每月二、三千元一呎,即是一間1000呎的補租,二、三百萬,現在就下跌大概七、八成,每個月五、六百元一呎,即是一間1000呎的補租,五、六十萬已經盡了。

香港飲食業的餅(市場)其實沒有縮過,相比起疫情其實是沒有少過,餐廳數目多了,只是平均每間餐廳分的餅少了,所以現在有很多飲食的外賣店不斷地開。堂食的面積較大,通常承租大概二、三百元一呎,現在堂食的可能大概100元每一呎,即是一間一千呎的補租10萬元左右。

很多人沒有看到一個服務性的行業,例如保險、金融、麻將館、找換店等的生意都很好,大家知道證券商、保險、找換店等現在開很多分店?只因為很多內地的資金想調來香港,這種服務業現在就是撐著整個市場。

和隨著市區重建增加,很多車房都沒有地方做生意,車房的租金以前可能兩、三萬元就能夠租到一千呎的地方,現在慢慢加上去–兩萬五、三萬、三萬五、四萬‥‥‥每一次租約都加上十多、二十個百分比。

整體可說零售有被壓縮,乾貨、貴價零售大跌六、七成,但是民生舖其實是沒有怎樣下跌,市場的氛圍比以前沒有那麼大。」

主持:「你自己看價格方面,剛才都說了由高峯跌了六、七成,其實現在是什麼位置呢?」

Edwin:「不論是V型反彈,還是U型反彈,我猜都是舖價已見底,但是反彈就未有。看這個息口,又看中美貿易戰,隨著息口大幅下降(一個月的HIBOR會持續在一釐以下),其實已經救了很多工商部的投資者,所以見底的機率應該都大了。」

主持:「那租金走勢呢?」

Edwin:「租金走勢就看地區,核心區可以看高一線,但民生地段始終比較受北上消費,旅行或者網購影響。核心區來說,年底前我感覺隨著遊客來香港,租金上有一個大概是5%至8%上升空間,而民生區租金已經減了很多,始終民生區,有些屋邨應付附近居民基本需求,走勢就比較橫行一點。」

主持:「這方面大家可能真的要想一想,以前說一舖養三代,現在這句說話還行嗎?」

Edwin:「好像施永青所說,呆等舖升值等收租時代過去了,做業主要積極一點,想想怎樣幫租客,還有要與時並進!」

各位精英租客注意!為求實力租客,盛滙無償資助50萬!查詢盛滙租舖:

https://bwfund.com/listing-category/rent

Add comment

舖真價實

搵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