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win: 香港不少老闆(如茶餐廳)反映請人難,輸入外勞有助擴張業務。現行「2本地 : 1外勞」的比例,理論上也能創造更多本地就業。但具體怎麼操作?請來專家Flora解說。
香港勞工政策速覽:
- 計劃名稱: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」,2023年9月推出,已有超5萬外勞在港。針對26個指定行業(但建築、運輸、護理另有專案)。
- 新計劃:5月底新增「技術專才計劃」,不硬性要求大學學歷,但技術要達標,且需在VTC在職培訓。
- 比例計算:以公司整體全職本地員工人數計算。例如:100名本地全職員工,最多可請50名外勞。(總部後勤職位也計算在內)
- 適用工種極廣:零售、餐飲(侍應、收銀、廚師)、美容、髮型、洗衣、文員、接線生、倉管、司機等絕大多數有店面的行業均可申請。
為何請外勞?
- 穩定:解決兼職流失率高、夜班難請人的痛點。
- 技能匹配:尤其服務內地客時,需精通普通話、熟悉內地文化的人才。
- 文化相近:主要從內地招聘,尤其餐飲業需懂烹飪中菜。
成本剖析(以月薪$15,000為例):
- 薪金:不低於行業工資中位數(政府定期更新)。
- 住宿(最大額外開銷):僱主必須提供宿舍(人均最少約37平方呎),或提供住房津貼。可扣減工資最多10%(即$1,500)作為租金補貼,但市面床位約$2,500-$3,000,意味僱主額外需補貼約$1,000-$1,500。
- 其他一次性費用:
- 來回機票交通費
- 入境簽證費 ($230)
- 本地再培訓徵款 (約$9,600/兩年合約)
- 醫療保險 (約$2,000-$3,000/年)
申請流程與時間(最關鍵!):
- 全程需時約8個月,步驟繁瑣:
- 準備文件(公司註冊證、商業登記、牌照如食肆牌)及證明「本地請不到人」的理據。
- 遞交勞工處,初步審核(約3-4週)。
- 進行為期1個月的本地招聘(必須嚴格按勞工處規定操作)。
- 勞工處及勞顧會審批(約3-4個月)。
- 獲批後,透過內地14家指定機構招募並面試。
- 遞交申請人資料予入境處審批(約2-3週)。
- 支付徵款,獲發工作簽證。
- 協助外勞辦理內地赴港證件。
- 失敗主因:無法充分證明本地招聘失敗、住宿安排不合規、文件不齊。
專家Flora忠告:
- 政策或變:此計劃將於2024年9月進行中期檢討,未來可能設配額,建議有需要者儘早申請。
- 管理貼士:優先招聘粵語流利者,減少文化溝通障礙。
- 並非綁定:即使申請獲批,若數月後業務變化無需聘人,也無問題。
總結:輸入外勞是解決人手短缺、推動業務擴張的可行工具,但成本不菲且程序漫長,需專業規劃。目標是在支持本地經濟發展與保障本地工人就業之間取得平衡。
各位精英租客注意!為求實力租客,盛滙無償資助50萬!查詢盛滙租舖:
Add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