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連七集,第一】哈佛知識分享:《做生意的三個 S》做生意有三個 S: Survive (生存), Sustain (持續), and Succeed (成功)

做生意有三個 S:Survive(生存)、Sustain(持續)、Succeed(成功)

1. 先講生存Survive – 如果天天蝕,連錢都賺不到,絕大部分生意在五年內一定不能生存!

2. 再講持續性Sustain – 如果能夠持續地賺到錢,持續地收入多過支出,「Sustaining」能養活99%中小企業,但倘若幾十年的業績都浮浮沉沉的話,他們永遠都只是中小企。 

3. 要成功就一定要講Succeed – 說的不只是小成小就,而是「Super Successful」!但要如何成功呢?就要講策略(Strategy)了,你做生意有策略嗎? 

根據哈佛最出名的商業策略教授Michael Porter的講法:如果你的價值主張跟你的競爭對手一樣, 即是你們服務的是同一班客人,提供同一種服務。若果收費都差不多的話,就是「人做你做」,你沒有生意策略,長遠而言,你不會賺大錢(You can only sustain, but cannot be super successful!)。要了解教授以上的說法,要先明白何謂競爭?何謂策略?如何勝出?(What is competition? What is strategy? How to win?)

Michael Porter 相信是最出名在世的大學策略教授,他在1979年首次提出了行業競爭五大動力(Porter’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);在1980提出四個一般策略(FourGeneric Strategies);在1985年提出價值鏈分析(Value-ChainAnalysis),相信讀過任何商學院的同學都應該學過。他今年已經74歲,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教書,有幸我在2017年去哈佛大學的時候親身上過他的課,畢生受用。

今次,我就將所知所學分享給大家!一連七集,跟大家講講教授的書《Understanding Michael Porter》,今集先講《何謂競爭?你的競爭心態應該如何?》(What is competition? What’s the right mindset? )

做生意你可以「 Me Too, Me Better 」或者「Me What?」….稍後揭盅。

「Me too」就是人做你做,你要贏只能夠鬥平!同一碟乾炒牛河,如果一樣味道,你就要賣便宜一點,才有人幫襯你。

「Me better」就即你做得比人好:產品比人優質、服務比人快,那麼你就可以收貴一點了!你那碟真材實料的乾炒牛河比人更可口,就可以賣貴一點了。

可惜前面兩者都是零和遊戲。你贏,對手就輸,反之也是,個「餅」(市場)很有限,即使你天天想增加市場佔有率(market share),但若果沒有為行業製造新價值,個「餅」不會變大。

根據哈佛教授 Michael Porter,做生意除了「Me Too, Me Better」,你要盡量做到「NOT Me Best … but ME ONLY」,教授說做生意沒有「最好」(there is simply NO BEST!),因為不同客人有不同需要,當產品有吸引力,自然有需求。Be unique! 做生意必需具有獨特性,你要「創造需求」。 

我公司—盛滙商舖基金的市場也是「創造」出來的。以前香港沒有「商舖基金」,買賣舖只能「鬥平鬥靚」, 但如果鋪位又要靚,又要賣得便宜,一定沒有錢賺,唯有靠大市上升。但萬一大市不景呢?不久前一個社運和肺炎停止了炒家和投資者的動作,現在市場正在復甦當中,馬上「短炒」又再重現,但我本人覺得做生意不可以靠市升市跌來賺錢,一盤好生意應該即使在市跌情況下都能夠賺到錢。容許我自豪地說,社運、肺炎後,直至本片上線當日,盛滙買入了31間香港街舖,沽出了11間,市值合共約港幣7.9億,沽出的舖位全數獲利,論宗數及回報,都是同期全港最多!正正就是因為我們「Be Unique … be ME ONLY」。 

根據《Understanding Michael Porter》一書,提及到競爭心態應該如何?他指出你不應該想做到最好,而是做到最獨特;不要做到第一,不要市佔率,而是要多回報多利潤賺多些錢;不要提供「最好」的產品給「最好」的客,而是用不同產品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;不是人做你做,而是要創新;不要「零和遊戲」互相廝殺,而是大家從不同層面創造價值,令到人人都是贏家。記住競爭不代表你一定要贏人,打到兩敗俱傷又有甚麼意思呢?如果在沒有贏人的情況下,自己能夠賺多點錢,那又為什麼一定要打低人呢? 

教授Michael Porter亦都說過好的策略,就是能夠解釋到為什麼在有競爭對手的環境下,你公司依然能夠取得較高回報(Strategy explains how an organization, faced with competition, will achieve superior performance),然而高營運效率,不代表有好的策略。

教授說營運效率就好像一隻跑圈的老鼠,無論牠跑得多快,就比如你做生意如何更勤力、更快速、更好,老鼠都只是繼續在個圈入面。但有好的策略,就能助你跳出圈圈,帶你去到想去的地方。

教授亦都說過:「如果所有競爭對手,都朝著『做到最好』的方向競爭,大家只會撞到頭破血流。」(If rivals all pursue the “one best way” to compete, they will find themselves on collision course)對教授來說,策略性競爭是指選擇一條跟競爭對手不同的路。

譬如經營一間茶餐廳,你可以炒餸上菜更快捷,服務更好,多賺兩枱客的錢,但始終都只是一間茶餐廳,只是「Me Too 」或者「Me Better」,客人不光顧你,就光顧另一間,是個「零和遊戲」。無論你如何更快捷,服務更好,競爭對手一樣都會嘗試追上。無策略的話,你會追得好辛苦,在圈內繼續跑來跑去。

換另一個想法,你可以把茶餐廳轉型成外賣店,讓其他餐廳加入你的平台,成為另一間 Deliveroo。跟前者一樣,大家都做「食」,但你專做外賣,就會更獨特了!原本不喜歡茶餐廳的人,都會叫你的外賣回家吃,做大個「餅」,建立更正向的零和遊戲。Deliveroo在倫敦上市的市值超過500億港幣,試問有多少間茶餐廳或飲食集團能做到呢?

不想有這麼大的改變?試想像自己售賣漢堡包,麥當勞是全球最大的快餐店,旗下的漢堡包賣得最快最多,教授Michael Porter說相比麥當勞,In-N-Out Burger更有獨特的市場。你認識Lynsi Snyder嗎?她是In-N-Out Burger的第三代接班人。In-N-Out Burger不是鬥快鬥多,而是以最新鮮的食材、最有傳統風味、最具家族色彩取勝,他的餐牌和秘方基本上70年都不變改。當麥當勞和Burger King的餐牌有超過80項食物選擇,他只得少過15項。 

In-N-Out Burger要的是家庭傳統,他寧願要做少點,做好點,每人分多點。他每間分店都賺到錢,若以舖比舖,平均每間In-N-Out Burger 舖內營業額是每年450萬美金,比起麥當勞平均每年每間舖只得260萬美金,高出七成!每間 In-N-Out 舖的Profit margin 估計高達20%,比同行競爭對手亦高出一倍。In-N-Out Burger循序漸進地在70年時間,只開了300多間分店,而全部都是自己直接經營兼自置物業,為的是容易管理,而絕大部分的分店都坐落在美國西岸,他每開一間分店都吸引人流,有人即使要駕幾個鐘頭車,甚至乎搭飛機或於酒店過夜,都要專程大排長龍去光顧。

由於每間舖都賺到錢,每個員工的人工都特別高。根據網上薪酬統計網站 Glassdoor.com的數據,In-N-Out Burger的店長平均薪金加花紅達年薪美金16萬3千元。而麥當勞的只有4萬4千美金,In-N-Out Burger 的高出近3倍,連最基層員工的薪金都比市場高出5成。人工高,自然員工做長久一點,In-N-OutBurger的店長平均都做了17年,員工上下一心,對客人笑容自然多點,服務又好點。

In-N-Out Burger不像連鎖店般鬥快鬥多,每個客人等餐往往都要等至少10分鐘,你可能會問,用手機落單不就快很多嗎? CEO Lynsi Snyder卻堅決要走自己的路,她亦聲稱永遠都不做特許經營(franchise),永遠不會上市,堅持全部都要自己親自經營。根據2021年福布斯富豪榜,Lynsi Snyder身家現有36億美金,是榜內最年輕的女士。相反麥當勞的創辦人呢?影都不見!

你呢?你又打算怎樣跟人競爭呢?記住MichaelPorter的話「絕大部分的生意都沒有絕對的『最好』!」 BE UNIQUE!做到 ME ONLY!不用打低競爭對手都勝出才是「贏」的最高境界。

有時間就看看幾年前 CBS 對In-N-Out Burger的報導,家族經歷過幾次悲劇留到第三代,他們的堅持可能亦對你做生意有所啟發。今集就到此為止,下集我會跟大家講講什麼是行業的五大動力?對你利潤有什麼影響?

查詢盛滙商舖基金:
https://bwfund.com/fund